作为电子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保障,保护器件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迎来需求爆发期。国产保护器件凭借政策扶持、技术突破与下游市场驱动,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展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升级潜力。
从市场规模来看,中国已成为全球保护器件的核心消费与生产基地。2025年中国电路保护元器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80亿元人民币,以年均9.5%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,占全球市场贡献率接近40%。细分市场中,过压保护器件和过流保护器件分别占总产量的35%和30%,PTC热敏电阻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消费电子的普及,市场份额已达28%,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;TVS二极管则依托5G基站建设,市场占比提升至23%。区域分布呈现集群化特征,长三角地区以40%的市场份额引领产业创新,珠三角和京津冀紧随其后,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逐步增强。进出口方面,2024年行业虽存在3.2亿美元贸易逆差,但出口增速(9.1%)高于进口(7.3%),东南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出口目的地。
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。国家层面,“中国制造2025”与“新基建”战略持续加码,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元器件技术升级,其中3.2亿元定向用于电路保护元件领域。税收优惠政策成效显著,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%的所得税优惠,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%,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。地方政府也密集出台配套措施,广东设立20亿元产业集群基金,江苏规划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,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。碳中和目标进一步推动绿色转型,可复位式电路保护器件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从2025年的20%提升至2030年的35%。
竞争格局呈现“高端突围、中端集中”的特征。国际品牌如Littelfuse、Bourns凭借技术优势在高端市场仍占一定份额,但本土企业加速崛起,好利来、中熔电气等头部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和本土化服务抢占市场,预计2028年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65%。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,2024年前五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38%,并购活动活跃,2025年行业并购案例同比增加27%,主要集中在ESD保护器件、熔断器等高增长领域。技术创新方面,中国已成为全球专利申请主力,2023-2025年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4%,中国占比达52%,重点聚焦复合型保护模块和微型化设计。

下游应用的多元化拓展为市场注入持续动力。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推动高耐压、大电流保护器件需求,2025年相关产品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15%以上;光伏储能、智能电网的建设带动防雷保护器件用量激增,2025年采购规模将突破80亿元。5G通信、数据中心的规模化部署进一步拉动TVS器件需求,预计2025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%。工业自动化、物联网的发展则催生了对智能熔断器、新材料突波吸收器等高端产品的需求,推动行业向高可靠性、智能化方向升级。
尽管前景广阔,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:高端材料如碳化硅基器件专利被国外企业垄断,汽车级芯片保险丝等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达35%;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了成本控制难度;技术标准不统一也制约了国际竞争力提升。
展望未来,国产保护器件行业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,加速实现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智造强国”的跨越。随着研发投入占比逐步提升至销售收入的12%,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将持续增强。在新能源、新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,国产保护器件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,为全球电子产业链的稳定与创新注入中国力量。